比武招亲的由缘
三月初八的庙会上,那块扎着红绸的告示牌在杨柳树下格外显眼。我挤开看热闹的人群,鼻尖还残留着糖葫芦的甜香,只见黄纸上写着:「李家有女初长成,比武设擂觅良缘」。落款处盖着城南武馆的朱砂印,墨迹未干。
擂台规矩知多少
- 报名者需持当地武协认证的段位证书
- 比武全程使用木制兵器,刀口裹三层棉布
- 点到为止,不得攻击咽喉、下阴等要害
- 连胜三场者可入复赛,终胜者需接住小姐的绣球
我摸了摸口袋里的蓝带证书,掌心微微发汗。这年头居然还有人沿用《武林旧事》里记载的古礼,倒让我这个习武十年的愣头青来了兴致。
赛前准备二三事
师父听说我要参赛,连夜翻出他珍藏的七星梅花桩图谱。我们在武馆后院支起三脚架,月光下人影翻飞,惊起墙头打盹的野猫。
训练项目 | 每日时长 | 注意事项 |
梅花桩步法 | 2时辰 | 注意踝关节保护 |
木人桩对练 | 1.5时辰 | 控制击打力度 |
兵器拆招 | 1时辰 | 着重练习判官笔 |
兵器选择有讲究
最终选定了师父家传的乌木判官笔。这种短兵器在擂台狭窄空间里占优势,笔尖刻着「止戈」二字,倒是暗合比武招亲的本意。
擂鼓声声催人急
四月十八,城南武馆门前早搭起三丈见方的擂台。我系紧靛蓝束腰,瞥见二楼珠帘后隐约的鹅黄裙角。鼓声三通,主判官展开手中卷轴:「首场比试——南拳对北腿!」
初战遇劲敌
白衣书生模样的对手使得一手漂亮的谭腿,第三回合时他突然变招,右腿如鞭抽向我的左肩。我顺势矮身,判官笔点中他足三里穴,他踉跄后退时踩中了擂台的边绳。
珠帘后传来清脆的铃铛声,抬眼望去,但见帘角微动,露出一截系着银铃的皓腕。
月下复赛显真章
连克三人后,我的虎口已经发麻。月光给擂台镀上银边,最后站在对面的是个使双刀的黑衣汉子。他舞刀时带着塞外的罡风,第二十招时突然双刀脱手,化作两道乌光直取面门。
- 左偏头避过第一刀
- 判官笔横架住第二刀
- 顺势将刀柄挑回对方手中
这个回马枪式的收招赢得满堂彩,二楼珠帘终于掀起,月色落在姑娘的眉间,她嘴角噙着的笑意比春日的桃花还明艳三分。
绣球落地定姻缘
最后的考验来得突然。主判官捧出个缠着金线的绣球,说要我三招内接住才算圆满。那绣球抛得刁钻,带着螺旋劲道斜飞向擂台东南角。
- 踏梅花桩步法截住去路
- 判官笔轻点卸去旋转力道
- 抄手接球时故意漏过半寸
绣球将将落地时,二楼飞下条鹅黄丝绦,堪堪托住绣球边缘。抬头正对上姑娘含嗔的眸子,她腕间银铃轻响,丝绦那头还带着淡淡的茉莉香。
比武之外有天地
后来才知道,李家小姐自幼习武,那手漂亮的流云飞袖功夫,怕是十个我也接不住。婚宴上师父喝得微醺,拍着我肩膀说:「比武招亲招的从来不是武艺最高,而是最懂收放之道的聪明人。」
如今每逢春社日,城南武馆的擂台上总会多出对切磋的年轻夫妻。木剑相击的脆响混着银铃般的笑声,惊飞了檐下新筑巢的燕子。